第二章--第一節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雕塑設計藝術網 名稱:商代方鼎 標號:015 名稱:春秋楚國鼎 標號:016 名稱:鼎 標號:017 名稱:商代提梁卣 標號:018 名稱:西周方壺 標號:019 名稱:春秋蓮瓣壺 標號:020 名稱:商代象尊 標號:021 名稱:西周兕觥 標號:022 名稱:西周牛尊 標號:023 名稱:西周駒尊 標號:024 名稱:春秋犧尊 標號:025 名稱:春秋四足匜 標號:026 名稱:春秋或戰國犧尊 標號:027 名稱:陶塑囚徒俑 標號:028 名稱:石雕坐人 標號:029 名稱:玉雕伏虎 標號:030 名稱:玉雕雙象 標號:031 名稱:石雕鸕鶿 標號:032 名稱:玉雕跽坐人 標號:033 名稱:玉雕人頭 標號:034 名稱:陶塑商人俑 標號:035 名稱:陶塑武士俑 標號:036 第二章--第一節 第二章 中國奴隸社會的雕塑藝術(公元前16世紀——前5世紀后期) 奴隸社會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有階級的社會,奴隸社會的雕塑藝術,也正反映了這種階級關系。即處于奴隸地位的工奴們,按照奴隸主的意圖而艱苦地創造著各種產品。在雕塑制作方面,從龐大的國家重器大銅鼎到精致細小的玉石雕刻,無不是在這種階級關系下出現的。在我國古代文化藝術史上放射出燦爛光彩的青銅器藝術,實際也占有著中國古代雕塑史重要的一頁。 第一節 歷史概況 人類由原始社會進入第二個歷史階段的奴隸社會,是社會發展史上一個巨大的轉變,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它對于人類社會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恩格斯在論述歐洲歷史發展時,曾經指出;“奴隸制的采用,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一個大的進步! “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從而為古代文化的繁榮,即為希臘文化創造了條件!(《反杜林論》)中國的歷史發展也不例外。 根據古文獻記載,中國的奴隸社會是從當時居住在黃河流域的最大部族國家的統治者夏禹(約公元前21世紀)確定王位世襲制以后才出現的。在這之前,中國的原始氏族社會一直是經歷著一個生產消費公有的“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大同之世”。到夏禹時王位傳子,才形成“天下為家”,“貨力為己”的私有制社會,并且建立了“城廓溝池以為固”的奴隸制國家。(以上引文見《禮記·禮運篇》)這標志著中國奴隸制國家的起始。但從考古發掘的實物來說,關于夏代的遺址、遺物,仍處在探尋階段,尚有待進一步的發現。而繼承夏代的商和西周兩個奴隸制時代,則出土了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文物藝術品,當然也包括有很多的雕塑作品。 商代(約公元前16一前11世紀)由于仍然是一個部落國家,因此,國都曾屢次遷徙。到商后期的盤庚遷都河南安陽以后,才定居下來。因安陽當時稱殷,所以史稱商后期為殷商,或簡稱殷。從地下發掘的實物看,以殷墟出土的最豐富,特別是大量的甲骨文卜辭(在龜甲板或牛肩骨上刻劃文字,占卜吉兇)以及墓葬實物。從中可以看到殘酷的奴隸主殺害奴隸來祭祀鬼神的“人祭”(人牲)和用來殉葬的“人殉”。殷商甲骨文是中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從這些文字中,還可以了解到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生產關系和階級社會的生活以及對自然界的認識等,內容頗為廣泛。 中國奴隸社會的第三個朝代,是建都在陜西西安附近的周代。由于周自平王以后遷都河南洛陽,所以史稱周前期為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稱遷洛陽的周代為東周。東周一般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兩個時代。因為從西周開始,即大封諸侯,由于各堵侯國相互爭奪稱霸,致使周王室勢力衰微。更由于各諸侯貴族相繼開墾私田,因而出現了私有土地的地主階級。到了春秋、戰國之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奴隸占有制的生產關系已成為社會前進的障礙,由于奴隸的不斷起義反抗,推動著生產關系的轉化,遂促使由奴隸主經濟所有制逐漸變革為封建地主經濟所有制,中國就由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另外,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社會制度變遷,是隨著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生產、生活條件而有所區別的。當居住在中國北部黃河流域和長江以北的諸部族已進入封建社會時,其它居住在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仍然是處于原始或奴隸社會的生活狀態中。 標題 副標題 全文 作者 關鍵字 導航 來源 上一篇:第二章--第二節 下一篇:第一章--第三節 相關新聞 第二章--第二節 佚名 第二章--第三節 佚名 標題 副標題 全文 作者 關鍵字 導航 來源